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的驻村故事 > 正文
我的驻村故事丨最后6公里打通了!
2023-05-11 09:33:0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05-11 09:33:00
     本期讲述人中卫市委党校派驻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第一书记  刘巍

  “号外号外:鸣沙村的全体村民们,快递业务已接通到村,从明天起,大家根据短信提示到村部领取快递,有需要邮寄的物品也可直接到村部邮寄……”2022年3月12日,鸣沙村综合便民服务站暨快递驿站在村部正式挂牌营业,村党支部书记杨生宝激动地在村民群里广而告之。当天,邮政、顺丰、京东等好几家快递企业全面进村。


  傍晚,村部门口前来取包裹的村民仍络绎不绝。村民报上姓名和手机尾号,几秒钟就可以拿到快递。村监会成员、服务站站长马玉花忙得不亦乐乎,找件、扫码,马玉花娴熟地交付着一单单的快递。小小的快递站给鸣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鸣沙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村,位于沙坡头区迎水桥镇西9.5公里,距沙坡头景区东门仅1.5公里。2012年,这里迎来了从海原县搬迁的150户704名村民,新村整体设计了居住区、行政服务区、广场商业区、园林休闲区和客栈、作坊、商业街等基础设施。经过十年的建设,移民生活翻天覆地、欣欣向荣,闯出了一条“搬迁下山、旅游兴村、易地致富”的新路子,建成了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生活便利的美丽乡村。但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民需求和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加快补齐鸣沙公共服务短板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以前取件寄件太不方便,现在家门口真是方便多了!”村民马进在本村的快递服务站取到包裹后感慨地说。现场取快递的村民说,以前快递站在整个镇域范围内很少,通常设置在集镇,没有延伸到村,彼此距离相隔较远,取快递要到6公里外甚至更远的点位,“快递进村”不知要等到哪一天。

  2021年6月,我继续担任鸣沙村驻村第一书记。入户走访中发现,农村网购发展迅猛,移民消费热情高涨,可快递进村渠道不畅,农民收取快递是个难题,乡村成了快递服务的薄弱环节。

  我在想,乡村快递问题卡在哪里?必须把不起眼的“小事儿”当成群众的大事去办。我决定体验一次取快递的过程。腊月的一天,我看见村民杨生秀骑电动三轮车出村取快递,我就说自己到镇上办事,麻烦捎带我一趟。就这样,我搭乘村民的车颠簸着朝村外驶去。寒风吹着雪野上的满地枯叶,飞打在脸上像鞭抽一般钻心……村民的快递只到集镇却到不了家门口,农村成了包裹“递”不到的地方,简直太不方便了!这确实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却也是打通移民村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实事”。这一趟,我打心底感到“冷”,可村民们在寒冬酷暑中不知奔波过多少趟。

  为了让鸣沙村民享受同等便捷的快递服务,我和村干部多次讨论,主动对接在市邮政管理局上班的大学同学张红娟,并配合邮政主管单位共同论证,与邮政快递企业“现场办公”,与本地电商“面对面”交流,提出以“邮(政)快(递)合作”的方式,达成与邮政、快递企业最优惠的合作协议。很快,我和驻村干部主动腾退驻村工作队办公室,支持村集体放弃快递点提成收益,促成中国邮政推进延伸代投业务,支持快递公司入驻中国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暨村快递驿站,建成服务沙坡头、鸣钟、码头等周边村群众的物流配送站点,以此补齐邮政代办与社会快递不能投递到村的短板。

  鸣沙综合便民服务站暨快递驿站投入使用的一年,也是“邮快合作”模式在鸣沙村成功运行的一年。目前,鸣沙周边的鸣钟、沙坡头、码头三村群众都来鸣沙站点取件,专职负责收发快递的马玉花每天都在货架前忙活,村民网购、寄货的热情越来越高。谈起一年来体验快递的感受,鸣沙村驻村艺术家李蕴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制作的民间乐器——古埙经常会有快递员到村取件发往全国。每每看到村民取快递时满足的笑容,我都由衷地感到“暖”。

  作为驻村干部,为民办实事不能停留在口头,也不能让服务只躺在清单里。只有通过诸如此类“办就办好”的一件件“小事”,才能真正做到驻得下、立得住,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编辑】:
【来源】:光明日报